
曾住進位於柏林Charlottenburg區藝術精緻旅館內,一間很有重慶森林feel的赤艷房間
|

隸屬前東柏林區的屋舍 |

本來只想拍下放了(假)草坡花朵的私家車後廂,怎知連自己及背後的前東柏林房屋亦一併納入鏡頭 |

沒有塗鴉這種都巿語彙,柏林就不是柏林 |

在這幢由夏龍設計,「形隨體而生」的柏林愛樂廳之「有機」建築內欣賞Sir Simon Rattle指揮的曲目,是must do節目之一(貼士﹕約兩個月前於網上訂票) |

舊柏林圍牆的露天「東部藝廊」 |

充滿割裂、挑釁、傾斜、不安、虛空等「解構」建築文本的猶太博物館,撩撥我們的心緒情思 |

位於文化都會之一,萊比鍚Leipzig承載巴哈墓碑的St. Thomas Church(Thomaskirche)內貌 |

「工作凌駕一切」,這謳歌工作「藝術」的座右銘放在香港似乎更合宜 |

德國大文豪哲人歌德及其劇作家好友席勒(Schiller)的肖像 |

於文化小鎮威瑪(Weimar)混融包浩斯及裝飾藝術設計的旅館,歌德、巴哈、李斯特、托馬斯曼曾入住 |

在德國西南黑森木區邊沿著名溫泉小鎮Baden Baden百多年前建成的(仿)古羅馬浴池,嘗試需經過16個步驟的羅馬及愛爾蘭混雜的水療 |

巴登巴登街頭碰上的友善男生 |
「光影的舞台」完全可在數位現代建築大師擺龍門的Vitra Design Museum體現﹕

a) Vitra Design Museum 1989 Frank Gehry(1929-)﹕渾圓舞者的肢體在迴轉扭動 |

b) Vitra Conference Pavillion 1993 安藤忠雄(1941-)﹕「安靜,最低限的混凝土盒子」
|

c) Vitra Fire Station 1994 Zaha Hadid(1950-)﹕凌厲,像刀鋒般割破長空,充滿行將解體的速度感 |

近代椅子設計大師果具洞見 |

這個logo如有類同,實屬巧合 |

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Le Corbusier於晚年破了自己「現代建築五原則」格的傑作-廊香教堂 |

亦是把光影空間流瀉發揮盡致的Foundation Beyeler小而美現代美術館(1999, Basel) |

誤打誤撞下居然入住根據近代身心靈哲賢Rudolf Steiner(1861-1925) |

草圖設計、聞名世界的歌德學院Goetheanum(和香港的那所無關)所在的區域,Basel北部Dornach的B&B。 |

經私人導覽下,對這所具生態建築呈現的美感、Steiner運用色彩提振 |

性靈、一種對表達及觀賞者皆有調癒作用,名為Eurythmy的藝術表達及肢體/聲音/顏色語言等均加深了認識。 |